疫情防疫期間,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會對原有人臉識別系統產生影響,因為口罩會遮擋住了大量臉部信息。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戴口罩必然會影響AI測溫超溫人員的鎖定和追蹤呢?
新冠肺炎疫情的迅猛爆發,紅外熱成像測溫成為目前疫情防控的主流體溫檢測手段。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紅外測溫方式和系統設計也存在較大差異,像社區、商超、路口等場所即適用于一對一操作的點溫槍,而像地鐵、火車站、機場等這些高密度人流量區域一般都采用遠程無接觸紅外測溫系統,以能夠在大范圍場景下更快速、高效、精準地識別出超溫人群。
不過,傳統紅外熱成像測溫儀也存在誤識別其他高溫物體,如手機、充電寶的情況,或者在大量人員通行相互遮擋時容易漏檢或者難于確認超溫目標。
從近期各廠商推出的無接觸式遠程AI紅外測溫系統方案中,我們可以發現,為了更快速、精準的鎖定超溫人員身份和行動軌跡,不少廠商針對性的升級或重組了傳統了紅外測溫系統,通過創新技術組合來適配此次爆發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適用于車站、地鐵、機場等高密度、大場景區域的AI測溫系統方案。
傳統熱成像+可見光人臉識別
比如觸景無限便基于自身在圖像識別上的優勢,在傳統熱成像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加入可見光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了可快速、高精度、大批量檢測的AI+體溫預警系統,在高密度人流中可快速定位體溫異常人員,并對其行動軌跡進行精準分析,實現高效而又全面的防控。結合觸景無限的AI圖像識別技術,瞬視人體測溫儀可精準識別人流中每個個體,排除干擾,檢測目標額頭溫度,實時將溫度疊加顯示在視頻上,人臉與溫度一一對應,方便工作人員查看。
人臉+人體+紅外/可見光技術
據曠視科技表示,過去采用的人臉識別技術,主要依靠面部36個關鍵點來鎖定一個人,但疫情防疫期間,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會對原有人臉識別系統產生影響,因為口罩會遮擋住了大量臉部信息。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戴口罩必然會影響AI測溫超溫人員的鎖定和追蹤呢?
其實針對此次疫情,很多廠商都積極改進升級了原有的技術或方案,曠視科技即表示,他們特別針對此次疫情防控升級迭代了人臉識別技術,迭代后的技術可以實現在佩戴口罩的情況下也能精準鎖定人員目標。
此次曠視科技推出的“明驥”系統,可以基于地鐵站等人流量較大的應用場景需求,提出了“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創新解決方案。通過前端紅外相機,鑒別人流中的高溫人員,再根據疑似發燒者的人體、人臉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工作人員快速定位體溫異常者。通過人臉、人體、衣著特征的綜合識別,來減輕由于口罩遮擋給‘純人臉識別’帶來的不便。
步態識別用于防疫檢測
除了“紅外測溫儀+升級版人臉識別”的組合之外,我們也看到一些其他的技術應用組合被緊急開發出來,為高密度人流量場所下的科技防疫帶來了更多選擇。
比如國內專注于步態識別技術研發的銀河水滴即在近期特別升級了其步態識別系統,強化了地圖軌跡追蹤及步態檢索、步態比對功能,這樣可以在常規的遠程測溫+人臉識別的基礎之上,再通過步態識別和比對來快速鎖定超溫人員的身份。
步態識別的加入,也可以有效降低原有人臉識別系統因口罩因素帶來的識別準確率的影響。同時根據新升級的地圖軌跡追蹤,可以快速給出被檢測人的行動軌跡,為切斷傳播鏈爭取寶貴時間。
小結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大破解口罩遮擋影響的超溫人員識別的技術方案之外,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技術手段在陸續被投入到科技防疫的應用中來。值得一提的是,特殊時期的產品和技術方案既要確保產品的交付速度,同時又要保障產品和系統的性能和實用性,這些對廠商而言都是挑戰。
這段時間里我們看到了很多智能安防、AI領域廠商的馳援肺炎防控行動,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產品和系統方案的開發和升級,只為更好的支持不同場所疫情防控的需求,以己之長,在這場新冠肺炎防“疫”戰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致敬所有奮斗在一線和幕后的“戰士”們!